张雪丽:数字经济与数字化转型

数央网 2021-12-16 18:04:16 数字经济

扫一扫分享微信

STIF2021国际科创节暨DSC2021数字服务大会(数服会)于12月7日-8日在天津举行,主题为:数智引领未来。

STIF2021国际科创节暨DSC2021数字服务大会(数服会)于12月7日-8日在天津举行,主题为:数智引领未来。

STIF2021国际科创节暨DSC2021数字服务大会是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之一,旨在通过构建多元、开放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全面展示科创成果,传递科创精神。聚焦科技最新发展趋势、全球范围内科技新技术,为助力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5.张雪丽.png

 以下是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张雪丽在本次STIF2021国际科创节暨DSC2021数字服务大会上的精彩演讲,由云现场整理。


    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同时我也是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的张雪丽,今天非常高兴分享一下数字经济与数字化转型。

    像主持人说到的一样,其实各个行业进入数字化转型新阶段,大家也注意到,在中央政治局34次集体学习的时候,学的也是数字经济。

    我分享的主要还是两个方面;

    一是数字经济整体的情况。

    二是数字化转型。

    从当前形势上可以看出,整个发展脉络,经历了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到现在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技术的驱动力,还是研发方式,组织模式,以及政策都在逐步的去做一些调整。

    在工业革命的时代,蒸汽技术和电力技术是驱动整个产业变革核心的驱动力。到了信息革命的时候,半导体、计算机技术成为最主要驱动的要素。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候,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给我们的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变革。

    从整个社会发展脉络来看,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到现在所处的信息时代,整个生产的要素、核心资源在发生变化。由农业时代的土地到工业时代的能源,到信息时代,数据成为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

    像行业内自己调侃说,我们是“IT民工”已经做实了,从人社部统计来看,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有这样一个统计选项了。

    在当下数字经济的时代,实际上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农民的,我们的生存离不开农民,离不开土地。但是我们生活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手机,离不开App,实际上离不开码农。进入了这样一个新时代。

    不单是中国,全球都在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各国促进经济复苏以及提高治理能力非常重要的驱动力量。也可以看到,各国数字经济发展形势和脉络是不同的,美国主要依靠领先技术创新优势;中国立足于产业和市场的优势,市场和政府是相互促进的模式;欧盟围绕着数据治理,单一数据规则等等;德国强大的制造业;英国也是数字政府引领数字化的发展。

    从整个发展规模上可以看到,2020年,根据信通院《数字经济白皮书》,美国数字经济是全球第一,中国第二,规模5.4万亿美院。产业数字化的占比达到了84%,各个行业所带来的数字化转型为GDP的贡献是大头,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各个行业都在做数字化转型。

    通过数据可以看到,全球GDP逆增,但是数字经济占比是持续上升的。整个数字经济占比可以看到占到43.7%这样一个产业规模。

    从各个国家发展数字经济主要的战略和要素上来看也是不同的,尽管战略政策不同,但是也可以看到要素都离不开信息通信技术,包括现在广泛的5G的连接和覆盖,以及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数字经济会带来整个产业和服务的升级。还有商业模式的转型,很多时候,由原来卖产品,由于数字化转型之后变成卖服务,对于用户来讲,对于行业来讲更加方便灵活,能够提质增效。以及企业自身运营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因为要打通整个数据流、资金流全生命周期的要素,所以企业运营模式都在发生变化,这都是数字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变革。

    数字经济有不同的构成,在信通院研究当中,由最开始两化到三化,再到四化,体现出对数字经济认识,逐步由关注到生产力,到生产管理并重,到更加突出要素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作用。原来最主要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到后来越来越关注数字化治理,现在也知道在四中全会里面把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数据体现出这样价值化的优势,包括上海数据交易所的挂牌,数字经济进入“四化”的阶段,越来越强调数据有价值,需要去确权,去定价,作为核心的要素参与整个生产和流通的分配。

    数字产业化呈现出一个软化的优势,除了原来的传统产业之外,像互联网行业增长是比较快的。

    产业数字化;整个产业数字化是逐步逐年在提升,像通用的CEO所说的一样,每一个工业企业成为一个软件公司,充分体现了产业数字化的进程和广泛的覆盖性。可以看到产业数字化在各个产业当中进程和贡献。

    数字化治理;用数字手段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出台了很多治理规则,也在用一些先进治理手段,像我们在抗疫过程当中,中国之所以能够做到率先复工复产,做到GDP还是增长的,也是得益于用到了非常精细的数据化的手段,可以做到精细化的管理。

    治理方式上;越来越多强调数据的共享,跨部门的协同,形成这样一个新的融合业态,很多城市可以看到,在做一网同管,一网通办,现在数据在政府部门很快流动起来,老百姓办事更加方便了。

    数据价值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包括数据的采集,数据的标准,数据的确权、标注、定价、交易、流转、保护等等,都是数据价值化考虑的因素。

    二、数字化转型。

    实际上有不同的定义,总得强调技术驱动产业变革,国家和部委非常重视数字化转型。从国家层面到部委层面都在逐步出台一些政策,比如说工信部在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的文件,包括工业互联网,以及5G+工业互联网等等,围绕着工业互联网所做了大量的工作,都是为了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从整个政策可以看到,围绕着数字化转型,其实我们的政策要素都在发生一些变化,原来更多是劳动力方面,现在更加关注高技能数字化的人才,包括培养、认证等体系。

    从技术方面,特别强调信息通信技术跟制造业融合,以及一些先进技术。

    从资本领域来看,数据也是成为核心的资产,更加强调ICT基础设施的建设。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归纳出三个新的特征;

    全局;全局是非常重要的,全面集成,全要素、全产业链打通,这是非常重要的特征,要全局化。

    敏捷;实际上我们在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可以看到,要实现大量的实时数据上传下达,实时数据管理和应用,需要敏捷的处理能力,这也是我们看到很多边缘计算设备的产生。

    智能化;原来对于信息的利用,更多有诊断性、预测性发展,这是数字化转型几个特征。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很多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不一一介绍了。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在推进上云等,实际上都是在助力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从大到小来讲,上海作为一个城市来讲提出了城市数字化转型,包括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和革命性重塑。

    上海的数字化转型做了很多的工作,总结上海的经验,解剖来看,一网通办在机制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性的突破。包括评估,全城网办规范指南。包括一网统管,做的越来越精细了,像灯光秀的时候,在下雨天保证人流,也会考虑雨伞会被留下来,会做精细化的管控,越来越精细化;也非常注重民生,因为做了大量工作,老百姓获得感非常重要的,也推出了数字生活标杆的应用。机制方面,也一把手的工程,成立专班等等,数字化转型于大于小来讲,在于小的单位,涉及到流程和机制的变化,一定是一把手的工程才会做好它。

    从行业数字化转型来讲,行业数字化转型是整个产业数字化进程推动各地的数字经济发展主要的力量,可以看到占数字经济占比超过60%。就以工业互联网为例,它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和方法论,同样也是适用于其他行业的,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依托平台、网络、安全三大要素,通过优化输出,实际上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

    企业数字化转型,因为不同的企业转型驱动因素不同,有从业务部门驱动,有一些从管理部门驱动的,我们都有一些案例。

    人的数字化转型,其实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就进入了一个人机共生的时代,算法无处不在,我们叫软件培养的人,很多工作都是由数字人来做的,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人的数字化素养和数字化的思维非常重要的。

    在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需要一些复合型的人才,除了要懂本行业的知识之外,也要懂数字化知识,还有整个行业的知识。

    对于组织来讲,有一种敏捷型的组织,可以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

    当然,数字化转型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说整个数字化进程当中可以看到会产生数字鸿沟,老年人和残疾人怎么用信息化的手段,现在在做互联网的适老化的改造,也说到既要跑得快,又要跑得齐,又要有速度,又要有温度,这是数字化转型需要考虑的因素,缩小数字鸿沟,这也是全球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城市,一个行业发展水平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我们要避免信息的茧房;平衡数据资产和隐私,从欧盟《数据保护法》可以看到,从GDPR到数据治理规则也在逐步强调共享当中增加信任机制,无处不在的人脸识别,原来大家为了发展在用,现在越来越关注到隐私,我们也知道《欧盟人工智能法》做了分级。上海也在做公共场所人脸识别的地方标准,应该怎么样用,不同等级用法不同。最后强调科技向善,以人为本,用信息的手段助力社会的发展。

    我的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由品牌方授权数央网转载。2024年,数央网将陆续举办国际绿色零碳节、第十三届财经峰会、第五届国际科创节、第十四届公益节,合作垂询:010-56139250,或关注公众号:数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