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造云新思路:除了融合进产业,还有开放的基础设施

作者:郭虹妘 2021-08-12 10:08:28 产业数字化

扫一扫分享微信

于产业之中,京东云是如何做融合的,以及有“云操作系统”之称的云舰,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大概两个多月前,京东云产品研发负责人曾与钛媒体App探讨过PaaS之与混合云的重要性。彼时,他强调了两点:第一,中大型企业100%都在使用混合云,其中多云、异构云是常态,也是痛点;第二,京东云已将PaaS平台解耦,拥抱云原生,本质是想做一套云的操作系统,不久之后将会发布,希望大家有所期待。

7月13日,在京东云峰会上,京东云混合云操作系统云舰的出现恰好与两个多月前的对话呼应。同时,京东云提出未来3年战略目标:从最懂产业的云出发,打造“四朵最强的云”——最强的产业云,最低碳的云,最开放的云,最增值的云。并启动“云筑计划”,推出业内首个全面开放PaaS的产业共建生态联盟,与合作伙伴共筑最强基础设施。

c2592f687ae7e727bc40ce7b8a74d125_1626397745.jpeg

在钛媒体前文《京东上云录:京东基因如何造就产业的云?》中,我们尝试从京东云成长的大环境出发,论述了为什么产业的云才是京东云的最终归宿,但该文对于京东云的产业融合、赋能及技术解码提之较少。因此,本篇就来说说,于产业之中,京东云是如何做融合的,以及有“云操作系统”之称的云舰,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618,无处不在的京东云

618看似是京东电商实力的证明,而这背后却逃不开京东云为基座的“数智化”支撑。

回看京东“6.18”已走过18个年头,且每一年都会迎来一张不斐的成绩单。譬如,2021京东618累计下单金额超3438亿元,同比增长约28%,再次创下新的纪录;京东云当天每秒用户访问峰值较去年618同期提升223%;京东智能客服累计服务4368万次。面对如此亿级流量洪峰,京东依托京东云计算的支撑,一次次刷新历史纪录。

京东集团副总裁周伯文向钛媒体APP表示,“今天的京东是一家拥有管理超过500万商品SKU能力的企业,中间是一个海量的仓储网络系统分解中心,直到末端面向5亿消费者,最终实现一天到货、全国覆盖的全球最大产业互联网企业之一。其背后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智能化的管理水平是难以想像的,所以618的成功是京东云持续提升硬核实力的有力证明,同时,京东云也是京东集团的技术基石。”

对于此说法,钛媒体APP也试图在京东618中寻找京东云的影子。

消费者端,京东云推出了多个人工智能应用,如达人写作、拍照购、智能家居等等。据了解,京东智能家居平台可连接高质量设备已突破2.2亿台;另外,为了让消费者放心购,京东云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智臻链防伪追溯平台”,覆盖至生鲜农业、母婴、酒类、美妆、二手商品、奢侈品、跨境商品、医药、商超便利店等数十个线上线下零售生态业务场景。

在商家端,618期间,京东云专项推出“618云创热爱节”活动,助力中小企业及商家上“云”;京东企业金融为3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多个特色金融产品,为商家备货补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另外,面向京东平台商家的智能服务平台“京小智”则为超过16万家的京东平台商家提供智能客服支持服务,为品牌商家提供更数智化的服务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降低商家产品上新的门槛和提高上新频率,京东云开发了多模态内容生成技术,即AI商品详情页撰写。一篇百余字文案仅需要300毫秒,1000篇文案只需5分钟,目前已覆盖至京东家电、服饰、食品、3C数码等3000多种品类。

再看供应链端,京东依靠智能供应链决策,实现31.2天库存周转记录,即31.2天将仓库内所有货物重新轮转一次。据悉,在零售行业,库存周转天数是最核心的指标之一,库存周转天数越少,代表周转效率越高,库存管理的效率也越高。

寻找一个可类比的数据。全球零售业巨头Costco以运营效率著称的,其最新的库存周转天数为30.9天,但其管理的SKU只有几千个,而京东有数百万SKU和1000多个仓库,31.2天的库存周转记录是京东从全球领先走向“无人区”的新挑战。

面对此挑战,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智能供应链Y业务部负责人刘晓恩曾表示:“京东通过智能运营、仓网优化、全渠道履约、C2M反向定制等智能决策技术助力31.2天周转的实现。具体来说,自营模式下运营海量商品的唯一途径就是智能化、自动化,数百万SKU在全国1000多个仓的销量预测、智能补货、智能调拨、智能清滞,都是通过智能化技术来自动实现的。”

目前,京东每年通过智能补货系统提交的采购单超过上亿条,调拨自动化率超过95%。智能补货技术不仅实现了库存的自动化管理,而且能够通过模型优化库存结构、降低滞销占比、节省库存成本等,从而实现周转天数的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JC2M智能制造平台,也是京东智能供应链上重要的一环。JC2M平台精准洞察细分市场需求,以用户需求作为产业链的出发点,反向驱动上游品牌商、供应商按需生产,定制更符合市场趋势的新品,进而帮助上游厂商降低库存成本,共同提升产业周转效率。目前,JC2M平台已覆盖超过1000个品类,与超过1200家品牌达成深度合作。

由此可见,京东云面对618万亿流量洪流的考验下,通过“以练为战,以战促练”成为京东618稳如磐石的技术保障,也奠定了京东云成为京东集团向政企客户输出技术的核心平台的基础。

从供应链中来,到产业中去

“从本质上来讲,京东是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对于行业的深入理解和对于生态的连接能力,是京东云很重要的推手。”京东科技京东云事业群副总裁、解决方案总经理朱冰向钛媒体APP表示。

朱冰所指的“供应链”与“电商”平台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前者发源于很重的自营业务,还有完全闭环的物流和供应链服务的能力,而作为一家零售和供应链公司,“零售和交易”是供应链中天然的最中间环节,它又是完全开放的。

朱冰补充表示:“京东一端连接着上下游数百万家的企业,一端连接着超过5亿的消费者,天然地连接着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甚至连接到整个城市、金融、零售、物流交通、能源制造等行业。京东云的布局正是依托京东的产业属性,也是京东供应链能力、技术能力的自然延展,所以我们才敢称自己是最懂产业的云。”

这便是京东云与其它技术服务上的差异性,一直以来都是在产业场景下生长出来的——在其他云计算服务商忙着帮自己的技术找垂直场景、忙着在产业落地的时候,京东云身处扎实而丰富的产业场景应用中,并且已经在这里扎根了十多年。

京东产业云也在大规模地跨行业输出经验,比如将在零售客服领域积累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人机互动经验应用于城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场景,取得让政府放心,让市民满意的良好效果。截至目前,京东云已经服务了60个城市,上千家大型企业,700多家金融机构和百万家的中小商户。

比如,京东云为陕西恒盛集团“商砼之家”提供一站式的建筑建材解决方案平台,不仅将商砼业务、建筑材料、设备租赁、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等八大业务版块迁移上云,还构建了智能运输系统,实现多类型(罐车、泵车、卡车等)、多角色(自有、三方、零散)、多站点的车辆运输信息管理,对自营车辆、承运商、零散车辆以及工地客户等多个角色的连接和管理。同时,通过智能供应链平台与商砼之家B2B平台的打通,实现智能分单、智能运输时间预估等路径全流程的智能化,提升其流通运营效率。

比如,基于在零售领域的积累,京东云为得益乳业这样主打低温奶的企业建立了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物联网中台和前台业务系统。通过京东乳业大数据的C2M反向定制,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不仅可以洞察低温奶品类消费者市场热点,缩短老品包装迭代研发周期,还可以通过C2M传递到上游企业,为智能制造提供重要依据。

在云计算市场,前有阿里、腾讯、华为,而京东云是一名“后来者”,可是它借助京东的产业布局,结硬寨,打呆仗,已在云计算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据Gartner的行业报告,京东云2020年IaaS市场占有率排名中国第五,在头部厂商中增速排名前三。在京东云峰会上,CNCF云原生基金会现场权威认证,京东云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Docker集群、全球最大规模的Kubernetes集群。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末,京东云在全国已建立了50多个城市服务基地,为超780家各类金融机构、1300多家大型企业、超120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数字化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最懂产业’已经成为京东云区别于其他厂商的独特标签。”京东云事业群副总裁金旸如是说。

上得去、下得来,不让企业做选择题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各企业都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数字化转型,而上云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起点 。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的内容,要求到2020年,力争实现企业上云环境进一步优化,行业企业上云意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上云比例和应用深度显著提升,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企业上云体验中心。

根据Flexera发布的《2021年云计算市场发展状态报告》,受访企业中有92%的企业采用了多云战略,其中,采用了混合云战略的企业占比由58%上升至82%。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混合云和公有云是企业主要的云应用方式。

IDC中国企业级研究部助理副总裁周震刚表示:“未来企业将构建在未来基础架构上,混合云将成为重要IT基础设施。到2023年,一个用于资源扩展控制和实时分析的新兴云生态系统将成为任何地方所有IT和业务自动化计划的基础平台。”

什么叫“上云”?通俗地说,就是企业把部署在本地数据中心的应用系统以及相应的数据,搬到云计算服务上去。

云计算服务可以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优势和工作量转移:IT部门不再需要购买、部署和维护内部的计算硬件和软件,可以通过云服务快速地建立起来。简而言之,云计算极大地简化和降低了IT服务提供的复杂性和成本。同时,上云过程中涉及到的云原生技术 ,也能够加速企业基础设施的敏捷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效能。

上云已是大势所趋,但为何有很多企业仍然不想上云呢?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京东云业务群总裁高礼强分析:“一方面大中型企业的IT基础设施,一般都有比较重的历史包袱,如应用系统为部门级而非企业级、数据割裂且格式不统一、烟囱式部署架构、无法按需扩展等等;另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原因,云厂在各自的基础设施上发展自己一体化的PaaS应用,客观上导致很多企业和用户上云容易下云难。” 由此可见,“下云难”已经成为中大型企业上云的最大拦路虎,而解决云“上得去、下得来”是当下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最重要的卡点。

中大型企业在上云中的诸多顾虑不无道理,实际上,数智化的时代,IT基础设施本应就像水电一样日常,让大中型企业都用得起,上得去,下得来。高礼强表示,京东来自产业深知产业面临的复杂IT基础设施环境与强烈的产业需求,这一切都在倒逼整个技术云行业走向更加开放。这也是京东产业云此次更新的战略重点。

据悉,京东产业云的核心能力归纳为四个英文字母,就是TIES:Technology代表经过大规模的实践验证的京东技术架构,Industry代表深刻的行业经验,Ecosystem代表深度开放惠及伙伴,共享最强的系统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的协同,Service代表整个京东的产业能力。TIES模式造就了京东云这朵服务于产业的云,也成就了京东云成为最懂产业的云。

在高礼强看来,产业云的服务需要分工协作,所以京东云倡导开放共生,打造最有活力的生态。并承诺不做产品的绑定,京东云上得来也下得去,不让企业做选择题。

同时,高礼强喊话“今天我们也设立了一个目标,用三年的时间,京东云将实现从最懂产业的云发展成为最强的产业云、最低碳的云、最开放的云,和拥有最丰富产业增值服务的云。”

京东云要如何实现“四朵最强的云”的战略呢?目前,京东云自己已经运行了70多个数据中心,数百个边缘云节点,数百万个智能终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多云基础设施,既有存量的物理基础设施,也有增量的云化基础设施,事实上已经演化成一个超级复杂的混合基础设施。

其次,京东云发布了行业内首个混合云操作系统——云舰,所有的人基于云舰开放的平台,开发各类PaaS应用,行业共建一朵基础云,为产业数字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云舰操作系统有两大核心特性:企业级与全面开放:

所谓企业级代表经过大型企业复杂场景的打磨,还要适用大规模的生产环境,有承诺长期支持的稳定的版本,要符合行业通用标准,完全兼容CNCF一致性认证;

全面开放。具体而言,向下开放,支持所有主流云厂的云基础设施,一云多芯包括X86在内的主流芯片架构,客户可以面对混合基础设施,真正地获得一朵云的感觉和体验;向上全面开放PaaS,提供应用市场,与合作伙伴一道为产业提供可运行在各种基础设施之上的一致PaaS能力,供产业客户按需使用,灵活部署。

同时,云舰也具备很多大型企业迫切所需要的强大的管理调度能力,单集群可以支持上万个节点,增强的IO能力可以避免IO密集型对其他业务的影响。

在调度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方面,云舰阿基米德系统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智能算法,对应用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预测,将在线和离线应用进行合理的混合调度部署,实现对资源优化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使得资源的利用率成倍提升,极大的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除此之外,云舰还实现了统一的云原生管理能力,包括统一的混合云安全运营中心和稳定性能运营中心。

得益于京东7年容器化、云原生的实践,京东云目前已经实现业务应用100%的容器化,实时数据分析应用100%的容器化,包括数据库在内的所有PaaS组件100%的容器化。目前,京东的容器集群在线管理Pod数量超过200万,运行容量峰值核数超过1000万,使用了深度和规模在行业之内是绝无仅有的,为云舰操作系统的推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兑现云舰的开放,京东云还向行业发起了开放共生的“云筑计划”。首期近30家合作伙伴入驻,包括易捷行云EasyStack、亚信安全、PingCap、StreamNative、巨杉数据库等头部技术合作伙伴,涵盖数据库、中间件、容器、微服务、DevOps、低代码、大数据、安全、IaaS等多个技术领域。

本文转自钛媒体(https://www.tmtpost.com/5484260.html)

以上内容由品牌方授权数央网转载。2024年,数央网将陆续举办国际绿色零碳节、第十三届财经峰会、第五届国际科创节、第十四届公益节,合作垂询:010-56139250,或关注公众号:数央网。